請記住!晨起3不要、飯後3不急、睡前3不宜,現在開始還不晚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醫師徐浩2021年刊文提醒,老年人群中餐后低血壓的發生率很高,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等老年人,更容易發生。用餐后別著急做劇烈運動,餐后可保持坐姿或者半卧位,或餐后20-30分鐘間斷進行低強度的運動。
Advertisements
2.不要著急睡覺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彭家勝2022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飯後犯困是正常生理現象,吃完飯後立即睡覺易導致腸胃蠕動減慢,不能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尤其是反酸情況嚴重的胃食管反流病人,飯後2小時內不要立馬平躺。
3.不要著急喝茶
江蘇省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營養科主任醫師張曉燕2017年曾談到,飯後馬上喝茶並不是好習慣。茶中的鞣酸進入胃腸道后,會抑制胃液和腸液的分泌,易引發消化不良。最好在飯後1小時后再喝茶較合適。
Advertisements
(三)睡前三不宜
1.不宜吃太多
一般推薦大家23點前入睡。進餐時間不要遲於晚上8點,因為人們很快會進入睡眠,腸胃的蠕動下降,攝食過多將會影響睡眠。
睡前吃夜宵,必然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其緊張工作的信息不斷傳向大腦,致使人失眠、多夢,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另外,宵夜吃太晚,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被及時消化吸收,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有毒物質,加之睡眠時腸壁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有可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2.不宜劇烈運動
南京腦科醫院心理醫學科主任醫師歐紅霞2016年在現代快報刊文表示,人運動后,大腦皮層非常興奮,這種興奮度,一般需一段時間才能漸漸平穩,所以短時間入睡會比較困難。所以,入睡前2個小時內不要鍛煉。有條件者,最好還是將鍛煉時間改在白天。
Advertisements
3.不宜看手機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醫師袁勇貴2015年刊文指出,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其發出的藍光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直接的影響便是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
Advertisements
建議在夜晚使用手機時,盡量調低亮度,並且控制手機使用的時間,最好別超過45分鐘。
四、晨起、飯後、睡前8個長壽小習慣
1.晨起按時排便:防便秘
一天有兩個「黃金排便時間」:一個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另一個是吃完早飯後的「胃結腸(大腸)反射」。按時、規律的排便可以避免便秘發生。
2.晨起空腹喝杯溫水:防血栓
晨起可以喝杯溫開水,約200~300毫升,有助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
Advertisements
3.飯後半小時後走走:助消化
飯後可以站著或坐著休息一下再活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馬晉平2020年在微信公號蘭世亭刊文表示,飯後最好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后再進行較柔和的活動或先以散步為主,循序漸進地加大運動量,並且劇烈運動前注意熱身。
4.飯後半小時靠牆站:助減肥
飯後也可以靠牆站會兒,有助於消化,還能減肥。剛開始可以站5分鐘,慢慢延長時間10-15分鐘。站立時注意穿平底鞋。
Advertisements
5.睡前泡腳20分鐘:助睡眠
睡前用溫水(40℃~45℃),泡腳15~20分鐘,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的作用,使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有祛病健身的功效。提醒:不要飯後馬上泡腳,老年人泡腳時間不可太久,因為老人泡得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癥狀。所以,老人每日臨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Advertisements
6.睡前喝幾口溫水:防血栓
江蘇連雲港市中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肖輝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指出,人體熟睡時會出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的粘稠度變高。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
7.睡前五指梳頭:留住秀髮
睡前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紅、發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髮根營養,減少脫髮,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注意:按摩頭部,還可以改善偏頭疼等癥狀,每次按摩以5分鐘為宜)
8.睡前按摩足心:強腰固腎
每日臨睡前,以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經常按摩足心能夠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腰固腎的作用,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綜上,生活細節影響一生。一個人如果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所以只要你想改變,現在開始還不算晚!
來源: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