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7歲看老」是真理嗎?記者挑選了13個小孩 「每7年一次回訪」變化顛覆大家的想象

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因為工作、性格、自身能力等原因,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疏於引導、管教,導致孩子在成長路上缺乏目標和方向,只能一直隨波逐流。

長大進入社會後,這些人有的會在工作中逐漸找到價值和自信,從而拓寬思路一門深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出一番作為。


Advertisements


之外的更多人,則會因為眼界、思維的局限性,終其一生,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泥沼中掙扎。

然後是健太。

健太是所有被訪者里活得最擰巴的一個。

家裡世代都是農民,從小到大,只會埋頭幹活的父母和周邊環境灌輸給健太的唯一信息就是,「你將是下一代農民」。

基於此,健太才會在7歲時一臉可愛的說:將來最大的願望,是跟父母老婆住在一起。


Advertisements

第二個七年,過早承擔起家庭重擔的健太也有過短暫的叛逆期,但因為無法推卸的「長子」身份,讓他很快打消了逃避的念頭。

之後,隨著年齡和經歷,健太在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和家人正在被這個時代拋棄同時,卻又因為環境、能力等各種原因,只能繼續擰巴地活著。


Advertisements

健太的境遇正好印證了美國經濟學家穆來納森的一句話:窮人之所以越來越窮,原因不在於不夠努力,而是稀缺心態。

啥叫稀缺心態?

就比如你越缺錢,就越在意錢,你的判斷力和認知力就會因為過於關注眼前而大大降低,導致沒有多餘精力來考慮長遠發展。


Advertisements

還有貴子。

貴子的經歷很多90、00後可能都經歷過或正在經歷,從上學開始,這些孩子每天要面對的都是各種永遠做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補習班。

至於將來該考哪個高中、上什麼大學(什麼專業)、做什麼職業,在娃還沒有自主意識的時候,父母們已經通通安排好了。


Advertisements

概括起來,這類父母大致有幾個共同點:高學歷、高職位、有見識、有格局、有資源。

他們這樣忙忙碌碌的結果就是,除了極個別個例,大部分孩子最後都還是能如父母所願,擁有不錯的職業和社會地位。


03

除此,這部紀錄片還有一個值得分享的點,幸福感

看完節目中的所有被訪者,你會發現更容易獲得幸福感的,既不是勞碌奔波的底層勞動力,也不是豐衣足食的高層精英,而是各方面都相對穩定的普通工薪階層。

比如農村青年健太,正值壯年,生存、發展等各種壓力,讓他體會不到幸福感,都很好理解。

但事業有成的貴子,卻同樣不知幸福滋味。

貴子的壓力主要來自於工作,身為公司高層,她的言行舉止時刻都在被人關注,稍有不慎,哪怕一句話,一個錯誤的表達,都有可能會影響到公司利益甚至股價。

Advertisements




終日如履薄冰的貴子,平常就只能通過跑步或跳舞的方式來給自己解壓。

長此以往,沒崩潰就不錯了,哪來的幸福感?

PS:類似貴子這樣的例子節目中其實還有不少。

Advertisements


與此對應的,是一直在咖啡店工作的直樹,反而對自己的生活、工作都相當滿意。

在直樹前21年的人生中,他其實一直不知道自己要啥,想做啥,直到入咖啡店工作之後,他才從中慢慢找到了樂趣和未來目標。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直樹在自己喜歡的行業堅持了七年之後,終於從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滿足和幸福。


所以,究竟什麼才是幸福感?

對生活足夠自信、篤定的同時,還能在其中體會到美好,就是幸福感。

最後再回到開篇那個話題,「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靠不靠譜?

答案是,不一定。

從節目中所有被訪者來看,大多數人在不同階段都有不同夢想,比如小時候最想成為的是父母(職業等各方面),隨著年齡增長,青少年階段的夢想會隨著環境等因素而起伏變化,到大學,三觀形成之後,對未來的判斷和思考,又會有所不同。


記得朱德庸曾說過:我們碰上的,剛好是一個物質最豐富而精神最貧瘠的時代,每個人長大以後,肩膀上都背負著龐大的未來,都在為不可預見的幸福拚鬥。

2020,剛好是這群受訪者們的又一個七年,讓我們共同期待他們35歲時的精彩人生!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