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看大,7歲看老」是真理嗎?記者挑選了13個小孩 「每7年一次回訪」變化顛覆大家的想象

民間有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意思是在一個孩子三歲的時候,父母就能根據其言行、心理判斷出他(她)的性格,到七歲,就大致可以看出這人一生的發展方向。

時至今日,這句流傳了千年的前人古訓還靈不靈?

來看部紀錄片---《人生七年》。


《人生七年》是日本演員大竹忍1992年開始拍攝的一部真人紀實片(至今仍在繼續)。

節目挑選了13個來自不同環境、不同家庭的小孩,每七年作一次回訪,觀察他們各自隨著年齡、經歷、成長,不同的變化和現狀。

Advertisements

01

1992年,七歲的直樹和父母還住在一棟跟他年齡差不多大的公寓樓里。

直樹的父母都是公司職員,他當時的理想是當一名釣魚選手。


Advertisements

七年之後,14歲的直樹開始上補習班,原因是他聽說大學生活很輕鬆,可以天天玩。

所以他的理想又從之前的釣魚選手變成了考大學,想等畢業之後去做一名既能掙錢又能幫助別人的檢察官。


Advertisements


隨著考試難度增加,直樹的檢察官夢最終沒能實現,無奈之下,21歲的他只好去了一家連鎖咖啡店做店員。


Advertisements

一晃七年,28歲的直樹已經成為所在咖啡店的店長,經過一路的歲月洗禮,直樹終於甩掉了之前那些人云亦云的理想,自信滿滿地規劃好了未來十年的目標。


Advertisements

相較於直樹,稻農出生的健太7歲時的夢想更接地氣:接父母的班,繼續當稻農。

為啥?

因為「民以食為天」。

沒有糧食就沒有飯,沒有飯,就算有工作也會餓死。

你看,剛剛7歲的健太把這個人生哲理理解得多透徹。


Advertisements

到了14歲,少年老成的健太臉上開始有了愁容,他打心底不想繼承那片一望無際的稻田,但是作為家中長子,他又沒有其他能力養活一大家人。


Advertisements

儘管如此,高中畢業後,健太還是沒有回家繼承土地,而是在當地找了份工作,一邊打工,一邊幫父母種地。

說到目前的生活,21歲的健太猶豫再三,才掙扎著說了句:想滿意很難的


2011年,日本東部地區同時遭遇了海嘯和地震,健太所在的工廠,也因此接到比平時多得多的訂單。

對此,健太並沒有表現得多開心,一方面,他確實因災後重建而受益,另一方面,他又為幫不上太多的忙而感到不安。


和所有種了一輩子地的農民一樣,健太的父母始終沒放棄自家那片稻田,只不過,同樣面積的稻子,他們現在每年的收入卻只有健太小時候的一半。

而且,隨著村子里的年輕人們紛紛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對這片世代耕種的土地,顯然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

28歲的健太很糾結,作為農民的兒子,他跟父輩一樣,對生養他的這片土地有著天然的不舍,但與此同時,他又為擺脫不了這種困境而焦慮不已。


再來看個大家都很熟悉的例子。

出生於東京的貴子,七歲開始,課餘時間就已經被各種補習班填滿,游泳、鋼琴、書法、劍道,筋疲力盡的貴子彼時最大的願望就是「還有一個我」,來幫忙學習、上補習班,讓真正的自己有時間好好玩玩。




之後的兩個7年,貴子經歷了高中和大學兩次考試,但兩次就讀的學校,都是父母替她選的。

直到大學畢業順利進入自己心儀的航空公司,21歲的貴子才首次體會到了自主選擇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之後7年,升職加薪、公司破產、重組、再升職,等等一系列職場考驗,讓曾經上補習班上到崩潰的貴子,順理成章成長為公司中流砥柱。


02

以上三個案例,其實分別能代表三個階層:工薪、農民、精英(勉強算吧)

比如直樹,他的例子在生活中最常見。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