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恩圖報!朋友「51年前雪中送炭」讓他永生難忘 花半輩子回報「最後結局好催淚」

一位老先生,銘記了友人的恩情,在50多年後終於得以回報!

日前,一輛私家車從淳安縣千島湖鎮出發駛往桐廬縣分水鎮,車上坐著91歲的老人江榮坤和他的老伴方如秀。開車的是江榮坤的小兒子江一飛,這次出行,是為了幫父親了卻一個積壓了半個世紀的心願。

這件事沒解決掉我一輩子都放不下這個心結

「我爸爸心情很激動的,一大早就催著我趕緊出發了。」江一飛說,父親還特地準備了兩條真空包裝的千島湖野生魚,要送給闊別50餘年的老朋友。

一小時的車程裡,江榮坤沒怎麼說話,一直望著窗外。但江一飛看得出來,父親心頭百感交集。

「這件事沒解決掉,我一輩子都放不下這個心結。」這是江榮坤經常會跟子女們提起的話,他的心結,是51年前的一筆「欠款」。

江榮坤是淳安本地人,1949年,他參軍入伍,踏上了軍旅生涯。1951年,他接到人民警察錄取通知書,一做就是11年。

1962年5月,江榮坤全家遷到淳安臨岐,江榮坤從軍時曾在賀城待過一段時間,那時他從一位紹興的染布師傅那裡學了染布手藝,來到臨岐梅口公社後,他便靠著這門手藝,辦起了一家染布作坊。

由於技術過硬、服務周到,江家染坊生意火爆。

過了兩年,江榮坤攜妻兒搬到了文昌鎮文昌村,他自己設計圖紙,將原始的染坊改裝成半機械化染坊,比手工操作功效提高了八倍;還買了一輛永久牌加重自行車,走街串巷收購和送貨,生意越來越紅火。

「那時候自行車已經算是比較先進的交通工具了,一般家庭還買不到。」江一飛說,父親很會動腦筋,經過半機械化改造,染坊的效率提高,收入也隨之增加,每一捆80千克重的白粗布染成藏青色或者黑色,可以獲得4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71元)的勞動報酬。

因為肯動腦、手藝好,江榮坤還和同行楊永祥成了朋友。

朋友雪中送炭的20塊人民幣(約新台幣85元)老人惦記了一輩子

楊永祥在桐廬縣染料廠工作,當時,他正為染布操作上的問題頭疼:有幾次染出的布從染缸裡拉出,見風色變,竟然起了皺紋。

有一回他正好和江榮坤遇上,聊起這個問題,江榮坤倒也不藏技,很大方地跟他分享了自己的「秘訣」——用純鹼水攪拌均勻,這樣出缸的布猛力一拉,挺括、漂亮,賣相很好。

楊永祥回去一試,果然有效,兩人自此結為朋友,時不時會通信,聊聊彼此的工作、生活、家庭等。

1965年,淳安流行穿草黃、草綠衣褲,一時間,草黃、草綠布匹供不應求。江榮坤瞅准這個「風口」,馬上託人買來專業書籍,經過不斷搭配、反覆試驗,最後,只有他和另一家國營染坊技術、質量過關,承攬了全縣所有草黃、草綠布匹的生意。

生意紅火,染布工資也翻了一番,手頭漸漸充裕,江榮坤便想在文昌安個家。

夫妻倆白天用雙輪車拉黃泥、木頭、瓦片,晚上借著月光在溪灘裡扛石頭,先後花了600多塊人民幣(約新台幣2569元),終於把房子建好落成。

那時候,6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2569元)可是筆不小的花費。

1969年,就在一家人告別工棚、入住新房之際,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因為布料需求量日益增大,染布用的染料發生了緊缺。

當時,染料先滿足國營和集體染布廠,個體戶只能分配一點點。沒有染料,就沒辦法繼續生產,焦灼之時,江榮坤想到了好友楊永祥。

楊永祥聽說後,二話不說,想辦法幫他買來了2.5公斤染料,還主動墊付了2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85元)的貨款。

這2.5公斤染料解了江榮坤的燃眉之急。雖然沒有打欠條,但這20塊錢人民幣(約新台幣85元),江榮坤一直惦記著,要找時間還給楊永祥。

「但那時候剛造好房子,加上染坊運作需求,手頭確實緊張,一時半會沒能還上。」

過了一年,江榮坤又舉家遷移到安徽省歙縣,距離遠了,兩家人的聯繫也漸漸減少。

江一飛說,當年通訊不便,隨著時間推移,父親和楊家斷了聯繫,這筆錢也就一直沒有償還。

「這其中的原因說來話長,但時間太久了,父親只記得欠著人家20塊錢(約新台幣85元),後來年紀大了,連對方的名字都想不起來,只記得對方叫老楊,其他記憶都模糊了,更別提找人了……」

人不走,帳不爛這是老人一輩子最大心願

一晃幾十年過去,江榮坤一家又回到了淳安縣。

時間流逝,91歲的老江忘了很多事,但始終沒有忘記這件事情,他還經常告誡孩子們,做人要有正義感,要有一顆善良的心,人不走,帳不爛,是自己這輩子最大的一個心願。

「我爸爸這個人很樂觀開朗的,什麼事都說順其自然就好,單單這件事情,他一直叮囑我們要幫他記著,不管找不找得到老楊,都要給自己一個交待。」江一飛說。

可是時隔這麼多年,如果連名字都沒有,要找一個人,實在是不容易。

或許是多年的執念有了回報,今年9月,江家搬家整理東西,偶然在一本舊本子裡發現了一張小紙條,上面寫有楊永祥的全名和家庭住址:桐廬縣分水鎮。

老江激動得雙手發抖,有了這些信息,說不定就能找到老楊!

他立刻帶著紙條趕到淳安縣紅十字會,談了自己的想法。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建議下,9月23日,老江給桐廬縣分水鎮黨委、政府寄去了一封手寫信,請求他們幫忙打聽、尋找楊永祥一家的消息。

他在信裡寫道:「該朋友名叫楊永祥,他家屬叫陸秀珍,兩老已經八十歲出頭了,請您能在分水鎮查到他們的地址和電話一併速回信告訴我,使我在百歲之前能如願解決壓在心頭上的一塊石頭……」

收到信後,事情很快有了迴音:楊永祥的愛人——今年81歲的陸秀珍老人以及孩子們就住在蛇皮山23號!遺憾的是,楊永祥本人已經於4年前離去。

楊永祥的兒子楊根良說,剛聽說這件事的時候,家裡人也很意外,父親生前幾乎沒有提起過這件事,而且已經過去了50多年,沒想到對方還記得……

當年的這份情分我是怎麼都還不上的

「真沒想到,他們竟然還一直把這事放在心上。」

雙方通了電話,約好10月10日在楊永祥家相見。楊根良說,得知父親當年好友前來拜訪,母親也很開心,提前準備好了水果,還特地換上了一件喜氣的衣服。

10月10日上午10點半,老江和老伴敲開楊家的大門,雙方一見面就緊緊握住手,一時半刻都沒有說話。

進了門,看著老楊的遺像,老江的眼睛有些泛紅。他和老伴遞上了帶來的兩條大魚,又掏出裝在紅包裡的1000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200元)

現金(相當於當年欠款的50倍),雙手遞給陸秀珍。

「我知道,現在的錢跟當年的錢不一樣,當年的這份情分,我是怎麼都還不上的。」

聊起往事,三位老人都有些感慨,沒能見到老楊最後一面,也成了老江深深的遺憾。

但老人們放得下,看得開,話題很快回到了當下,聊聊身體,聊聊子孫,越聊越高興。

臨別時,陸秀珍也回贈給江榮坤夫婦一個紅包,還送了一份自家產的茶葉,兩家人再三約定,今後要像親戚一樣,如果身體允許的話,過年過節走動走動,平時也讓子女們保持聯繫,常來常往。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