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今天!立夏第4天「恰逢收日」竟是凶日 4件事「最不能做」:尤其這類人

  • 2025-05-09 11:55

別犯忌諱!今日四月十二是「凶日」,最不能做的4件事,提醒牢記!

不知不覺已至立夏第4天了,今日又逢農曆四月十二,恰是風神誕辰,民間稱「收日」,意味著春光漸遠,夏意漸濃。螻蟈初鳴,是時節變化的信號,古人云:「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可見天地萬物皆隨節令而動,草木扶疏,萬象更新。

此時氣溫陡升,濕氣襲人,晝長夜短,陣雨頻發,雷聲陣陣喚醒沉睡的大地。老話常說「立夏不下,干斷田坎」,如今卻是雨水綿綿,正值農忙之初,萬物競長,也正是細菌與蚊蟲滋生活躍之時,尤需注意居家環境與飲食清潔。

進入立夏,人體陽氣上浮,新陳代謝加快,尤其中老年人易感疲乏、胸悶、睡眠欠佳。應順應時令,早卧早起,飲食宜清淡補氣。《黃帝內經》有言:「春夏養陽」,正當補養心氣,勿貪涼冷,多食當季蔬果,如苦瓜、冬瓜、綠豆等,以清熱利濕。

節氣雖易忽略,然天地氣機不容輕視。從「春爭日,夏爭時」來看,此刻正是順勢而養、乘勢而動之機。願大家於這潮熱初啟之際,順時而行,靜心養神。天有其道,人亦有序,養生之理,貴在懂得「因時制宜、順勢而生」。

今日四月十二是「風神的誕辰日」,有什麼說法?

今天是農曆四月十二,老一輩人說這是「風神誕」,傳下來就是個講究天時的日子。這天祭風,是為了討個「風調雨順」,讓莊稼順順噹噹地長,老話說「風順五穀熟,雨順百業興」,講的就是這個理。

風神這日,民間多會備好供品,焚香敬拜,祈求一年風和日麗。人們常說「風起於青萍之末」,可見這風雖無形,卻主天地動靜。借著這一天,也提醒人順應天時,敬天敬地,才能家安人順。

今日四月十二是「收日」,有什麼說法?

今天是農曆四月十二,時逢風神誕辰,又正是立夏一候螻蟈鳴,天地間的氣機悄然生變。古人云:「一候螻蟈鳴,夏令初開聲」,這蟲鳴一響,標誌著萬物進入生長旺季。

巧的是,這一天也是「收日」,屬十二建除中的黑道日子。老話講:「建滿平收閉破」,意思是說這類日子宜靜不宜動,凡事都該收一收,不宜操辦大事或貿然行動。

「收」本就是收斂、回收的意思,這天講究的是收心、收勢、收尾。俗語說得明白:「凶日不動土,靜守可安生」,特別是農時或家中事務,今天更適合沉心靜氣,整理舊物,安頓心神。

不過也別全然避諱,這風神誕辰之日,民間常設香案祭風,寓意祈得風正雨順,好為夏耕打基礎。應時順勢才是正理,古人講:「時來天地皆同力」,順著節氣過日子,自然順遂。

因此,今日四月十二不一般,老話說:「旱不旱,就看四月十二」,有什麼說法?看看農諺怎麼說的。

「四月十二隨風雨,四十五個雨陣頭」

今天是四月十二,民間說是風神誕辰,也有人叫「風婆婆生日」。老輩人講這天不簡單,「旱不旱,就看四月十二」,風一動、雨一落,就預示著年景順當,莊稼有望了。

這天若起風下雨,正是老天顯靈的兆頭。俗語說「風來雨到」,風是雨的前奏,大風一吹,常伴隨急雨驟至,這叫「隨風雨」。這類天氣一來,往往意味著乾旱要轉頭了。

老一輩人有句話傳得很廣:「四月十二隨風雨,四十五個雨陣頭」,意思是這一天風雨一到,後頭連著一個多月都有陣雨相隨,哪怕下得短,也管用,能潤田、救苗。

說到底,今日天象不只關乎天氣,更是百姓對豐收的盼頭。古人有言:「天不雨,谷不熟」,順天應時,才是老百姓安生立命的根本。若今晨起有風帶雨,那就是老天給的一份好兆頭。

故,今日農曆四月十二是「風神的誕辰日」,也是習俗中「收日」,正值立夏時節裡,有空沒空,記得:最不能做的4件事,別犯忌諱,別忘了告訴家人!下面來看看老祖宗怎麼說,是否有道理!

一、不能受潮坐木

今日農曆四月初十,正值「風神誕」和「收日」,也是立夏一候螻蟈鳴之時。天一熱、雨一多,地氣開始蒸騰。老話說:「夏不坐木」,這時候濕氣重,坐木頭最傷人,特別是年紀大的人,更得留神。

立夏後濕土當令,雨水連綿,空氣悶熱潮濕。木頭一旦受潮,表干里濕,像「蓄水的海綿」,濕氣貼著坐,冷從腿起,濕進骨縫,不覺間就侵了筋骨,難怪民間常說「濕氣如繩,纏人身骨」。

尤其「收日」又講究收斂藏氣,這天天地之氣易滯不通。古人云:「春生夏長,氣有節序」,此時不宜貪涼納濕。中老年人若在潮濕處久坐,不僅易腰膝酸痛,還會脾胃悶脹、關節生硬。

出門在外,稍有休息之需,不妨帶個干墊子,有備無患。「濕從下入,病由靜起」,養生講究順天而動。眼下正是雨水頻繁、萬物爭長之際,人也該知時而行,避濕養陽,安度初夏。

二、不能貪涼

今天是四月初十,立夏剛過,氣溫眼看著一節節往上走。熱浪撲面,很多人忍不住空調一開、冰飲就上,可老話說得明白:「貪涼一時爽,濕寒繞身旁」,特別這「收日」,更該收心養氣。

立夏一候,螻蟈初鳴,天地交泰,濕熱漸起,體內陽氣本該順勢舒展。若此時圖一時清涼,不知不覺中就把陽氣逼退,古人講「陽強則壽,陰盛易病」,夏初尤須護陽為先。

尤其中老年人,陽虛本就易寒濕侵體,冷風直吹、冰食入口,脾胃先受其苦。民間有句俗語:「春夏養陽不貪涼,體健氣足少病殃」,道理雖老,卻是經驗積攢的真金。

眼下濕熱交織,室內溫度穩在26度左右最適宜,肩頸腹部別露風。多喝溫水,吃點山藥、冬瓜、小米粥這類清補之品,不僅健脾利濕,更能順應節氣,讓身體平安度夏。

三、不能熬夜

今逢四月初十,既是「風神誕」,又值「收日」,天象轉熱、濕氣上浮,人體新陳代謝也隨之加快。古人云:「夏三月,夜卧早起」,順應自然作息,方能養陽護身。

這「收日」原本就帶著收斂之意,適合靜養不宜妄動。若貪玩晚睡,擾亂生理節律,不但耗神,還易讓濕氣趁虛而入,尤其是關節不好的老人,「濕重則痹」恐怕難免。

此時節雷雨頻頻,晝長夜短,是陽氣升發之機。「不眠不休,傷及肝膽」,若能子時之前安睡,正是攝養陽氣的好時機,身體也會順勢強健,精神清爽。

適當喝些清茶如茉莉、荷葉,既能化濕解熱,又助寧心安神。「起居有常,精神乃定」,順節而行、早睡早起,才是真正把握住了立夏養生的關鍵所在。

四、不能吃寒冷油膩食物

今日四月初十,正值「風神誕」「收日」雙重時節,濕熱夾雜,氣候多變。民間有句老話:「收日忌躁動」,這天講究內斂清和,飲食更要順天應節,莫亂入口。

立夏前後,肝氣旺盛,是調養肝臟的好時機。此時若貪嘴重油厚味,便是「火上添油」,肝臟受困,脾胃跟著吃苦。老年人更要「飯宜淡,食宜溫」,飲食得當才無病。

眼下雖已入夏,但陽氣尚未定型,若是此刻猛吃冷飲、生冷瓜果,不但寒氣直擊脾胃,還會損傷陽氣。古人講「寒從口入」,傷了脾陽,整個人就沒了底氣。

所以這幾天,冰棍兒、雪糕還是收一收吧。多吃點山藥、綠豆、小米粥,既養肝又健脾。所謂「食不過飽,寒不過多」,順節養生,便是最好的長久之計。

總結:今日農曆四月十二是「風神的誕辰日」,也是習俗中「收日」,正值立夏時節裡,有空沒空,再次提醒牢記:最不能做的4件事,別犯忌諱,別忘了告訴家人,老傳統莫忘!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Click to show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