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影后「愛上有婦之夫」遭千夫所指 毅然告別演藝圈今成世界琉璃女王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2018年6月,在《朗讀者2》中琉璃藝術家楊惠姍 張毅以豐子愷的《漸》道出最美的等待。董卿問道:「最艱難的時候,有沒有抱怨過?楊惠姍脫口而出,不可以,能在一起就已經很開心了。」

在觀看節目時,隔著螢幕就能感受到兩人之間濃濃的愛意,眼裡洋溢著的是讓人艷羨的幸福,這大概就是兩人都嫁給了幸福的模樣吧。

如木心的詩一般: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很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大概,世間最美好的感情也不過如此,楊惠姍做到了,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只愛一個人。

楊惠姍: 前半生,她是與林青霞齊名並紅極一時的金馬獎影后

Advertisements


有一個鏡頭拍她的背影,她依附著一個男人,從碼頭的甲板走向等著他們的小船。我在攝影機後面欣賞她演戲,她穿著黑色長褲,藏青色風衣,頸上圍著圍巾,海風把她的衣角和圍巾輕輕吹起,我見到的畫面是一個飄零的痴情女子緊緊地跟隨著她愛的男人。我嚇到了!她演得太好了!連背影都演得這麼好。那時候我知道我碰到了對手。

---林青霞【窗里窗外】

在70年代, 楊惠姍是台灣炙手可熱,家喻戶曉的女明星, 林青霞在書中這樣形容她: "我被嚇到了! 她演得太好了! 連背影都演得這麼好。那時候, 我知道我碰到了對手。



Advertisements

楊惠姍,1952年7月16日出生於台北市,台灣女演員。翻開她的履歷是一長串的獲獎清單:

1984年主演電影《小逃犯》獲得第2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85年主演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蟬聯第2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86年主演電影《玉卿嫂》獲得第29屆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 被評為「大陸電影一百年100大明星」之一

如果沒有遇見張毅, 她會繼續在演藝事業一輩子幹下去, 可是, 在拍攝《小逃犯》、《我這樣過了一生》和《玉卿嫂》長達三年多的時間裡, 兩人因戲結緣, 互生情愫, 張毅欣賞她的認真專註,她傾慕張毅的才華橫溢。


可是,那時,張毅已經有妻女,妻子蕭颯也並非泛泛之輩,她17歲便以「天才少女作家」成名,而張毅導演的大部分電影都來自她的編劇,她和張毅是少年相識,青梅竹馬,相戀近十年才結婚,所以,她得知兩人的情事後,怎麼可能輕易咽下這口氣呢?

Advertisements

1987年,蕭颯連續兩天,憤然以一萬字余題為《寫給前夫的一封信》以全版篇幅刊登於報端,將兩人的戀情公布與眾。當時這篇報道的威力絲毫不亞於前年王寶強的在微博上宣布離婚時帶來的轟動。

一時間,兩人處於風口浪尖,張毅成為被千夫所指的負心漢,而楊惠姍則成為破壞他人婚姻的第三者。作為公眾人物,兩個人面對所有的非議, 開口辯解也是錯,不說話也是錯,索性兩人保持沉默。

在這段感情中,楊惠姍始終保持低調緘默,數十年如一日守候在張毅身邊,對他和他的家人都溫柔以待,悉心照料。 作為相愛的兩個人,他們始終不離不棄,用她自己的話,兩個人能相守在一起,已經是一種奢侈。


很多年後,有記者問起楊惠姍當年的感受,她的嘴唇還是哆嗦的。畢竟,頂著第三者的名分也是不道德的。可是,在愛情的世界,哪有對錯之分,在相愛的時候,愛意是確實存在過的,沒有半分虛情假意;之後不愛了,遵從自己的內心感受,何嘗不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成全。

Advertisements

後來,他們決心告別演藝圈,與過去的生活做出一種切割,不想再與前任有任何瓜葛,畢竟是他們辜負了她。從這一點上看,兩人亦是有擔當之人。



楊惠姍:放棄演藝,轉身投入琉璃工藝的創業之路

當我越來越感受到心力憔悴、顛沛流離時,我知道,是時候該放下了。聚光燈永遠不可能在你一個人身上,舞台前面的光鮮靚麗,就好像給你一個很高的雲梯,等你到了半空,它卻讓你自己下來。

琉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的瑰寶中的重要一項, 古代的琉璃藝術可追溯於西周時期,至今已歷時三千多年,但在相當長的時間裡,琉璃藝術卻被中國人淡忘了,甚至被貼上了舶來品的標籤。

談到與琉璃藝術的結緣,楊惠姍認為這就是命運的安排:「 第一次看到琉璃藝術是在我們合作的最後一步電影里。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材質可以進行創作,可以做成藝術作品,而不只是做成生活中的功能性的用品,所以我就非常地著迷,真的是著迷。」

Advertisements

1987年,正處於事業巔峰的楊惠姍和張毅,做出了一個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決定---息影,這意味從此他們將一切清零,重新出發。

這一年,他們帶著對民族文化的渴望,在台灣成立了華人世界第一琉璃品牌 ---琉璃工房。


一切從零開始,從受億萬觀眾頂禮膜拜的當紅明星,到如今甘於放下萬千榮耀,如痴如醉沉迷於琉璃藝術品的研究與製作之中,這需要何等的勇氣與決心?

Advertisements

3年半時間,他們賣掉數套房產,燒光所有的積蓄,最高負債7500萬元。張毅回憶,一開始他們進口琉璃材料,因為有色琉璃與透明琉璃膨脹係數不同,放在一起一燒就炸,只好自己研發材料。

研究脫蠟鑄造時以為簡單,卻發現有時蠟會脫不出來,粘在裡面。「還一度窯爐燒到冒出青煙,才知道我們的石膏脫水不足,跟耐火磚起了化學反應。已經欠債7500萬了,我們又燒壞了一個要價58萬的窯爐。」


楊惠姍說,有時不是冒青煙而是冒火,爐體高溫時沒辦法處理,要等涼下來才能打開。而打開的景象簡直像鬼屋:爐體內又黑又黃,同時飄滿如蜘蛛網一樣的棉絮。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