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到才盡孝!「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趁活著一定要多陪陪他們

家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感覺!只要有家人在的地方,四海皆可為家!

小的時候,我父母曾經問我:「你覺得什麼是家?」

我給了一個至今為止依然令我十分滿意的回答:

「沒有你們,皇宮也不是家;

有了你們,茅草屋也一樣是家;

所以哪裡有你們,哪裡就是家。」

說完之後,我頗為洋洋自得。

要知道那時候我還很小,我也很納悶為什麼我能說出這麼富有哲理的話。

不過這也說明了對有些東西的理解是與生俱來的,即使那麼小,我也知道,家的本質不是一個住所,而是陪伴。


Advertisements

一、

外婆是第一個離我而去的至親。

外婆走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我都很痛苦。

可能悲傷把我的智商降低了,我反覆思索自己的痛苦根源而不得其解。最終恍然大悟,原因無他,只因我再也看不見外婆了。

後來外公和爺爺相繼離我而去,我的痛苦似乎沒那麼強烈了,但在幾杯黃湯下肚之後和獨處時會經常想哭,夢裡也哭了無數次,夢見從前和外婆、外公、爺爺在一起的日子,醒來的時候早已淚流滿面。

有時夜裡躺在床上睡不著,腦海裡總是浮現過去全家人在一起的場景。

我對外婆、外公和爺爺都挺好的,其實沒什麼遺憾。我後悔的只是在他們活著的時候,真的應該再多抽出一些時間,多陪陪他們。

二、

Advertisements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寫過一篇散文,名為《永久的悔》。

在文中,季羨林這樣寫道:

「我暗暗地下定了決心,立下了誓願:一旦大學畢業,自己找到工作,立即供養母親。

然而沒有等到我大學畢業,母親就離開我走了,永遠永遠地走了。

古人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話正應到我身上。

我不忍想像母親臨終時思念愛子的情況,一想到,我就會心肝俱裂,眼淚盈眶。

當我看到了母親的棺材,我真想一頭撞在上面,隨母親於地下。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我這永久的悔就是:不該離開故鄉,離開母親。

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而作家蔡崇達也曾在成名作《皮囊》中描述過一段場景:在他父親離去以後,他躺在父親的床上發呆。

Advertisements

左顧右盼之際,猛然間發現父親的床頭貼了一張他的大頭貼。

這張大頭貼很奇怪,別的部分完好無損,唯有他的臉部發白的厲害。

再一細看他才明白,他的臉是被他父親摸白的。

沉默半晌,他不由嚎啕大哭。


三、

秦朝丞相李斯是秦朝著名政治家,被秦始皇所信任,對秦的建立具有巨大影響。

他勸說秦始皇滅諸侯、成帝業;進上《諫逐客書》,阻止秦國驅逐六國客卿;堅持郡縣制,反對分封制;參與制定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

雖然其最後因政治原因,被趙高讒害,但他的政治主張,對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專制的基本格局。

在了解李斯生平的時候,有一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甚至比他的政治成就要深刻的多。

李斯最後與他的兒子被於咸陽受刑,臨刑之前,李斯對他的次子說道:「吾欲與汝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我真想和你再一次牽著黃狗,從上蔡的東門出去,去追逐那些狡猾的兔子,但哪裡還能辦得到呢!)

說罷,大哭不止,次子亦痛哭。圍觀百姓無不落淚。

在最後之際,李斯沒有追憶他做過的那些驚天偉業,而是想到了當年與兒子一起在田野間嬉戲遊玩的場景。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