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養才氣,勤奮養運氣……這些「流傳上百年」的古訓應該讓孩子知道!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古訓之所以能流傳千古至今,表示它有著亙古不變的道理,因此每個人都該看看,從中汲取養分使人生昇華成更高的境界。


腹有詩書氣自華,運氣總是垂青有準備之人,寬厚仁慈、高瞻遠矚涵養大氣,讓社會更加和諧,而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繁華所誘的人則志向高遠,淡泊寧靜,終成大器。

讓我們把這些古訓講給孩子,從中汲取營養,滋益身心,開啟更加積極的進取人生。

01

Advertisements

讀書養才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經常讀書,氣質自然變了,慢慢就像懷孕一樣懷才了。許多時候,你以為讀過的很多書籍都成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它們仍是潛在的,並且隨時都可以用在能用到的地方。

它們雖然不能立馬幫你解決問題,但能夠增長你的見識,讓你的談吐更有節;它們無法讓你變得更漂亮,但能夠給你增加一抹書卷氣,令你的氣質更出眾。

讀書多了,你和愛人在生活中不止有柴米油鹽醬醋茶可以談論,還有琴棋書畫詩酒花可以言說。

王陽明、曾國藩,這兩位學問和事功都卓有成就的大賢,其很多智慧都來自書中。

王陽明愛讀書,他三十七歲被貶到貴陽龍場。這個地方的人很野蠻,沒有接受什麼教化。他想,應該教這些野人讀讀書。隨身行李都丟了,哪有書呢!

Advertisements

於是自己默寫,把他讀過書一字一字地寫出來,他想教人們讀《易經》,他就把整部《易經》寫出來。當然,王陽明讀書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強調藉讀書發明我們自己的本心,讀書的目的就是培養自家心體,致良知。

曾國藩則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古之精於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讀書可以變化人的氣質,甚至改變一個人的骨相。

曾國藩說讀書與看書之不同:「看者攻城拓地,讀者守土防隘,二者截然兩事,不可闕,亦不可混。」

Advertisements

實際是說看書是在擴大知識面,是泛讀的範疇;讀書是鞏固、消化吸收已有的知識,是精讀的範疇!

02

勤奮養運氣

通常人們認為,運氣就是一種偶然。其實不然。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整個《周易》都在強調「感應」。古語也說,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

勤奮就可以養運氣。一個人勤奮,善於做好準備工作,每當時機來臨,自己便會受益。

反之,一些懶惰的人,什麼準備工作都不做,只知道投機取巧,機會和運氣來臨的時候,他們只能任其溜走,反而自怨自艾,怨自己運氣不好。

《李嘉誠自傳》中有一句話:如果你只是站著不動,自然不會傷到腳趾,你走得越快,傷到腳趾的可能性越大,但是同樣,你能達到某個機會的可能性越大。

Advertisements

將手錶調快10分鐘是李嘉誠多年以來養成的一種習慣。在李嘉誠看來,這就是一種抓住機遇的表現。每天提前10分鐘,就意味著每天多10分鐘的機會。

什麼是先機?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透過這個「先機」要訣,我們不難發現,趕緊、做早等字眼無不傳遞著一個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勤奮。

03

寬厚養大氣

層次越高的人,越是懂得寬厚,也就越大氣。層次低的人,境界狹小,不知寬厚為何物,整日數米計薪,患得患失。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