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學習佛法「19歲皈依佛門」花一生為佛造像 山中收容「上千尊落難神像」致力發揚光大

!!注意!!
此文章未上線!更新前請確認文章狀態!

也正因為如此,他的佛像一直給人,隔絕外界一切喧囂的,安靜祥和之感。

他也敢大膽去,開發每種材質的可能性。

白瓷、玉、木頭、石頭等,都一一做過。

Advertisements

但也坦承,這個過程「有點痛苦」。

現代很多佛像是用機器加工,模式和形態都是十分固定,古時佛像的飄逸和多樣造型,比如一個扭著身體的天王,都無法製作出來。

但他不妥協,堅持自己的設計,一點點慢慢進行。

Advertisements

每一尊佛像,都是以,藝術家的堅持來完成。


大學最後一年,蔣晟在廈門南普陀寺,做佛像修復和造像工作。

偶然一次,他在南普陀寺後山發現了上千尊神像,包括佛像、菩薩像,土地爺、財神爺等等。許多被隨便地扔在地上,甚至已經嚴重破損。

Advertisements

他把它們搜集起來,找了一些淋不到雨的洞窟,安安穩穩地放進去。

後來又一尊尊,請到平台上,給它們拍照。

他覺得這些佛像,像是在流浪:人們原來有求於它,但當它破損、陳舊,或者自己心願達成之後,就把它送過來。而之後,任何人都可以把它們再請走,供起來。周而復始,寺廟成了它們最理想的「託管所」。

Advertisements

2012年8月,他和團隊在廈門寺廟及周邊地區,找尋被民眾閒置的神像。

把具有代表性的一一請出,拍照存檔,然後再歸回原位擺正。

歷時兩年,他們拍攝了1000多張照片。

Advertisements

後來他把照片整理出書,起名《流浪的神明》。

2013年大學畢業後,他回了廈門,與父親一起,成立了工作室「蔣家班」,專門雕塑佛像。

接受私人定製佛像,因為他覺得,信徒如果能夠得到,完全屬於自己的佛像,就一定會非常珍惜地對待它。

Advertisements

德化窯白瓷自在觀音像

白瓷釋迦牟尼坐像他有一套現代的運營方式,商業標杆是博物館。

還採取大膽的營銷方式,與服裝設計師合作,在上海、米蘭等時裝周做展覽。

有人批評,他做的佛像太唯美,太個人化,太商業化。

Advertisements

但他說,總要有人來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木製禪定釋迦牟尼像

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想要被大眾接受,這個過程必然避不開商業化。

太子佛


如果一種好的商業方式,能讓更多人請到佛像,就可以把它的價值,放在一個歷史地位裡,才能夠讓佛像,真正的可傳世。

他把做佛像比做鑿山。

在這座「山」上,挖通了泉水、開渠引流,在沒有路的地方,發掘前進的路,忘了開鑿的目的,只為成就感而滿足。

而當忘掉目的時,目的自然就成了。


參考來源:今日頭條

Advertisements

回首頁

2/2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