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村早搬空!男子「獨守深山老房30年」不願走 只為照顧一群「每年都會來的特殊家人」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從農村搬到城市居住,不僅為了表示自己已經「出人頭地」,更多的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教育環境,方便接受高質量的教育!然而,卻有些人寧願守著自己的故土,不離不棄!


Advertisements

晨曦從窗欞透射進來,竹林裡嘰嘰喳喳的鳥雀聲此起彼伏。可是,袁林偉最想聽到的「咕咕」聲沒有響起。

噢~牠們離開已經20天了。要等再次出現,大概還要8個月。

牠們,是貓頭鷹,也是袁林偉的「家人」。

年年2月份,袁林偉家的閣樓上都會飛來一對貓頭鷹築巢育雛,到了5月份,袁林偉和家人又會目送著牠們帶著學會飛翔的小貓頭鷹離開,返回山林。


Advertisements

一代一代的貓頭鷹在他家來了又去了,到今年已經逾30年。也正因為這個原因,袁林偉家至今沒有拆掉老屋,也沒有進行翻修,他們生怕,貓頭鷹們找不到回「家」的路。

攝影楊益達

Advertisements


袁林偉家在麗水松陽縣裕溪鄉靄溪村田寮自然村,單門獨戶,三面環山,隱藏於一片蒼翠高大的竹林中。

這副畫面,就像是武俠片裡的隱世高人居住地。

39歲的袁林偉大學畢業後,在上海,杭州,南京都工作過。在杭州的時候,跟朋友一起租了房子做淘寶做服裝生意,在上海和南京的時候是在網路公司工作。

2015年,他回到了老家,和父母住在一起,在村裡找了份會計的工作。其餘的時間,他都會宅在這棟老舊的黃泥房中,看悠悠青山,聽啁啾鳥鳴。


Advertisements

袁林偉和爸媽都住在一樓,樓上有個閣樓,裡面放了不少農具雜物。每年的2月份,總會有一對貓頭鷹飛進了那裡。天色暗下,村裡的路燈亮起來的時候,「咕咕」的聲音便響了起來。有時候是短促的幾聲,斷斷續續的;有時候是連續的鳴叫。

袁林偉聽得懂,「牠們可能是在互相交流。大概晚上8、9點的時候,牠們還會鳴叫一陣子,然後是半夜,以及凌晨3、4點鐘。」他甚至能分辨貓頭鷹鳴叫的不同。「在還沒有孵育小貓頭鷹的時候,牠們的叫聲是咕咕,等小貓頭鷹出生後能出窩的時候,牠們的叫聲是穀穀,稍微有點區別,聲音會拖得更長一點,可能是在教小貓頭鷹學飛。」


袁林偉第一次看到貓頭鷹的時候,是在1989年,那年,他8歲,在屋外豬圈的空地上看到一隻雛鷹。他想把牠捉起來玩,但是被爺爺制止了。爺爺說,抓走小貓頭鷹,牠的爸媽會傷心的。貓頭鷹和燕子一樣都是人類的朋友,要好好保護。


爺爺知道貓頭鷹的窩建在豬圈上的稻草堆裡,他小心翼翼的把雛鷹捧回了窩。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份,貓頭鷹對袁林偉一家充滿了安全感。

1991年,也許,就是袁林偉爺爺送回窩的那隻貓頭鷹,帶著牠的伴侶來到了袁林偉家,在東側廂房閣樓頂築巢育雛。從此,一代一代的貓頭鷹把巢安在了這裡,每年2月底飛來,5月底帶著三五隻雛鷹返回山裡。

「到今年已經差不多有30年了,總共有100多隻雛鷹在我們家繁衍,沒有一隻夭折。今年,這對貓頭鷹生了三隻寶寶。」袁林偉說。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

編輯精選推薦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