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守就是一輩子!93歲老人為初戀「苦苦等候77年」  遠赴台灣「只為當初1句承諾」

2014年11月22日,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的停機坪上,一架飛往台北桃源機場的飛機緩緩停靠。此時,廣播里已經傳出了提醒乘客登機的消息。機場的候機廳里,人們紛紛站起身來,朝著登機口走去。

而在臨窗的角落裡,只見一位左眼蒙著紗布,滿頭銀髮的老人,從口袋裡緩緩地掏出一張照片。她用手反覆地撫摸著,嘴裡還喃喃自語:我來了,我來了。

張淑英老人

Advertisements


老人這一年已經93歲了,她盼這一天已經足足盼了77年。下午3點的飛機,可老人擔心遲到,中午早早就趕到了機場。

從重慶到台灣,3個小時的航程承載著的是一份77年未見的感情。老人緊緊抱著手中的包,裡面裝著她對一位故人唯一的紀念,一張老人反覆摸索的老照片。

老人說:「77年了,我都沒有看到他的相片,我看到之後非常傷心,這麼多年來,我朝朝日日都在想著他,腦海里一直都挂念著他。」

上圖就是老人手中的那張照片,照片當中的男人一身的戎裝。而照片中的女子,一身非常得體的旗袍,眉清目秀。這張照片珍貴,那是因為這張照片是老人和丈夫唯一的一張合照。

細心觀察之後會發現,這張照片看起來哪兒有些不對勁兒,這其實是一張經過現代PS技術合成的合照。

Advertisements

2014年9月的一天下午,有一位叫芳菲的志願者敲響了老人家的門。她見到老人後,趕緊遞上了一個牛皮信封。老人用顫抖的手接過信封,急迫地撕開,信封里只有一張照片。可老人看到照片的那一剎那,再也抑制不住心中藏了77年的眼淚,失聲痛哭起來。


Advertisements

而老人這一輩子就只哭過3次,每次哭都是因為照片上的男人,這位在機場等待的老人就是張淑英。她此行的目的就是要去台灣,找到她已經分離77年的愛人鍾崇鑫。

在老人的心中,要找到的人,被時光鎖定在了79年前的模樣。

1935年,鍾崇鑫所在的部隊駐紮在張淑英的老家福州。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們在福州西湖公園相識了。那天,鍾崇鑫的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讓年輕的張淑英一改對軍人的印象。

而張淑英在紙頭上寫下的「洋頭口」三個娟秀的字,也讓鍾崇鑫把眼前這個眉清目秀的女子記在了心裡。

一個月後,他們在相識的地方「洋頭口」舉行了婚禮,從初戀到婚姻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僅僅兩年之後,新婚燕爾的兩個人卻不得不面臨分離。

鍾崇鑫對張淑英離別時說過一句話:阿妹,我會回來的!就是一句諾言,讓張淑英苦苦等待和尋找了77年。

Advertisements

年輕時的張淑英和鍾崇鑫


終於在張淑英93歲這一年,聽說了鍾崇鑫在台灣的消息。雖然此時張淑英左眼失明,剛做完膽囊炎手術,身體狀況並不適合長途跋涉,可是她還是毅然決定,要去台灣找他,要去跟他見上一面。

93歲的張淑英說道:「如果我在去台灣的路上走了,帶著我的骨灰去見他也行,就算是回來的路上走了。這輩子,我也夠本了!」

Advertisements

張淑英凝視著手中的照片,她的思緒又回到了77年前,讓她終生難忘的地方。那一天,他送鍾崇鑫上前線,沒想到新婚後的第一次送別竟然成為了訣別。

1937年8月12日,張淑英從江陰把鍾崇鑫一直送到了常熟的汽車站。趕路途中,張淑英特意給鍾崇鑫買了一件內衣和襯衫。到達常熟汽車站,張淑英的心裡很難受。

她知道,這一次鍾崇鑫所要面對的與以往都不同。這次他是要走到戰爭的最前線,上戰場去打侵華日軍。張淑英儘管心裡是那麼想讓鍾崇鑫留下,可是她明白,鍾崇鑫雖說是自己的丈夫,可作為軍人,他更有著保家衛國的職責。所以張淑英沒有多說一句挽留的話,她強忍著淚水,把衣服塞給了鍾崇鑫。

看到鍾崇鑫上了車,張淑英才轉身離開。可就在這時,鍾崇鑫猛然跳下車,突然從後面抱住了張淑英,說出了那句銘刻在張淑英心底的話:阿妹,我會回來!

Advertisements

也就是這句我會回來的,讓張淑英記了一輩子,也尋找一輩子。

1937年8月12日,鍾崇鑫所在的第87師進入上海吳淞、江灣一帶,88師到達真如、大場。這兩支部隊都是當時國民革命軍僅有的模範全德械師之一。

8月13日,侵華日軍海軍陸戰隊越過租界,在上海八字橋一帶與中國軍隊發生交火。


Advertisements

8月14日,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總司令張治中的指揮下,指揮87、88師等部,開始向侵華日軍發起總攻,中國空軍也到上海協同作戰。

並於8月13日奉命向日本駐滬海軍陸戰隊虹口基地發起圍攻,試圖趕侵華日軍下海,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

鍾崇鑫走後,張淑英斷斷續續地收到了幾封鍾,鍾崇鑫從前方寄回來的信件。信的內容都很簡短,字跡也比較潦草,信紙也多半都是皺皺巴巴的。從這些皺皺巴巴的信紙中,張淑英猜想,鍾崇鑫在前方應該沒什麼時間坐下來好好寫信。

鍾崇鑫肯定是逮著空閑就趕緊寫幾句,信紙也只能是看當時身邊有什麼紙,就用什麼紙。至於信件的內容,因為時隔多年,張淑英已經沒有太多的印象了。只有一封信件上的一段內容,張淑英至今還記得非常清楚。


這封信里的這一段話:

你的表弟,四川老鄉袁營長,兩個勤務兵已經陣亡。你還年輕,萬一我犧牲了,你就隨便吧。

簡單的幾行字,張淑英看后只覺得喘不過氣來。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對丈夫的擔心一起湧上心頭。

自鍾崇鑫走後,她從來都沒有想過他會不回來,也從來沒有想過會失去他,更沒有想過會另嫁他人。

平復許久後,她在信封里再次看到了80元法幣,這是鍾崇鑫每個月的工資。無論戰局如何的激烈,他都會想辦法把這錢一分不少地送到張淑英的手裡。


當年鍾崇信到底面臨著怎樣的局面,讓他不得不對痴痴等待的妻子說出這樣的話。

當年,參加八一三淞滬會戰的原稅警第5團副團長勞聲寰回憶當年的情況說道:

當時,一天要消耗一個師的兵力啊,我們的裝備不如敵人,我們的空軍就250架飛機,敵人有3000多架。在上海的黃浦江上,有敵人4艘航空母艦,黃浦江和長江有100多條兵艦。我們250架飛機對敵人3000架飛機,怎麼打啊!

裝備的落後,使得當年的中國軍人不得不用血肉之軀去抵擋敵人的炮火。原88師523團營長易瑾對當時的情景,也有著不可磨滅的回憶:

官兵們在戰場上都非常英勇,大家都是血肉之軀,犧牲的官兵也非常多,我們一邊流著淚,一邊沖向敵人,我們都不怕死,打的第一仗旅長就陣亡了。

這位鐵骨錚錚的軍官,提起當年的往事,仍然情不自禁地泣不成聲,可見當時的狀況是何等驚心動魄。

張淑英得到的最後一封信不是丈夫的最後交代,雖然在淞滬會戰中德械師損失慘重,可鍾崇鑫還是挺過來了。

1937年底,蔣介石對淞滬地區的國民革命軍下達了總撤退的命令。德械師中的36師和88師,在11月份基本完整地撤至南京,而鍾崇鑫所在的87師,正在由陸路從鎮江撤回南京的途中。

這期間,鍾崇鑫託人去江陰接上妻子一家人,並把他們送往武漢。

勞聲寰


有一天,張淑英和母親途經揚州,抵達師部不久,房間的電話響起來。當張淑英拿起電話的時候,終於聽到了那個朝思暮想的聲音。

電話那頭鍾崇鑫的話一如既往的溫柔。他對張淑英說:「你不要擔心我,現在戰事比較緊,我沒有辦法來看看你,我沒事的,你只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

鍾崇鑫還和張淑英約定好在武漢見面。電話最後鍾崇鑫告訴張淑英,他已經升遷到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

自從接完電話,張淑英就一心想儘快趕到武漢。可張淑英當時別說火車票,就連船票那都是託了各種關係才買到的。當張淑英風塵僕僕地趕到武漢師部時,他並沒有見到鍾崇鑫,只是收到了鍾崇鑫托戰友交給他的100元法幣。

張淑英向師長打聽才知道,鍾崇鑫並沒能等到她來就參加了南京保衛戰。一心想到來武漢就能見到丈夫的心愿,一下子落空了,張淑英為自己沒能趕上見鍾崇鑫最後一眼而懊惱生氣。

1938年春,隨著國民政府的西撤,大批的人流和物流都在西遷,一路上的票變成了張淑英最大的難題。

為了儘快買到回去的票,張淑英只能花大價錢買高價票,她的兜里死死揣著的是鍾崇鑫當時在常熟汽車站塞給他的80元法幣,以及鍾崇鑫托戰友轉交給張淑英的100法幣。

鍾崇鑫參戰之後,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寄錢回家。或許他當時知道,一別之後想再見面就非常難了,所以他只能把每月的工資都交給張淑英,希望自己不在張淑英身邊時,她有這些錢生活能過的容易一些。


張淑英回憶道:當時逃亡的日子特別的苦,票非常難買,為了能買到回去的票,我們只能找到旅館住下來等票,為了等票我們住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而且買到的票都是小船票,根本買不到大船的票。

船上沒有卧鋪,就只能把被子鋪在地上睡。張淑英帶著家人一起睡在地鋪上,經常需要坐一周的船才能到目的地。

Advertisements

文章未完,前往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一頁

1/2

Advertisements